欧洲蜜月之旅-意大利篇
活动:欧洲蜜月之旅
参加人员:丛宝儿,momo以及旅游的团员
时间:2018年04月30日-05月04日
地点:罗马,比萨,佛罗伦萨,威尼斯
交通工具:团队大巴
总体费用:2WRMB
序
意大利有三多,垃圾多,涂鸦多,汽车多。当地有很乱,骗子小偷非常多,同行的一人也不幸中招,连续三天的阴天下雨也确实影响了旅行的心情,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意大利还是一个值得前往的有特点的国家。
前言
还没出发就已经准备好了代购…
4/30-5/12 法意瑞📷旅行✈12天~人肉代购奢侈品和化妆品~超级快的能到手边!
然而除非是自由行、不然购物时间真的有限、而且还是很影响旅行体验的。
北京机场到德国慕尼黑机场、期间9个小时。一路未睡、连看4个电影…
水星物语:人兽情未了、看似有一些温馨、然而我实在接受不了不太好看的女主角和全身湿哒哒的鱼?…
公牛历险记:清新欢快的动画片、很治愈…
三个广告牌:悲惨人生、残酷的现实。结局也是引申式的。
用我的名字呼唤你:又是奥斯卡提名片。音乐好听、画面唯美、然而我还是接受不了那激情四射的剧情…
4.29一大早就赶往北京机场坐飞机,连续一坐就是9个半小时的飞机,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次飞机之旅开始了。
但是好在德国的金莎飞机够大够稳,全程无颠簸,服务又好,全程看着电影,吃了睡,睡了吃,晃晃悠悠便到达了目的地。
4.30 到达德国慕尼黑 达芬奇机场,然后转机到达意大利。
从早起到入住整整折腾了24小时,这时差倒(熬)得(夜)已困懵逼。
另外吐槽一句…意大利人果然不靠谱啊。
永恒之都-罗马
这里也许并不是那么适合观光…而更适合用来膜拜。一个从传说中走来、又再历史中起伏的城市。
开始了经典的罗马一日游。
罗马斗兽场
罗马斗兽场(Colosseo)又译作古罗马斗兽场、罗马大角斗场、罗马圆形竞技场、科洛西姆;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,拉丁语:AnfiteatrFlavio / Amphitheatrvm falvvm)竞技场的名称来源“Colossus”本来解作巨像,因为尼禄时期此处有一座他本人的巨像。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圆形角斗场,是古罗马帝国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。竞技场建在另一个罗马皇帝尼禄(Nero)的“金宫”(拉丁语:Domus Aurea)原址之上,修建于公元72年-82年间,位于现今罗马中心。整个斗兽场最多可容纳5万人,却因入场设计周到而不会出现拥堵混乱,这种入场的设计即使是今天的大型体育场依然沿用。
竞技场由韦斯巴芗(Vespasian)皇帝下令修建,在其儿子提图斯(Titus)在位期间建成,下一位国王图密善又曾修建它,。竞技场是古罗马举行人兽表演的地方,参加的角斗士要与一只牲畜搏斗直到一方死亡为止,也有人与人之间的搏斗。根据罗马史学家卡西乌斯•狄奥(Dio Cassius)的记载,竞技场建成时罗马人举行了为期100天的庆祝活动,宰杀了11,000只牲畜。举行人与兽或人与人之间的搏斗表演的活动一直到公元523年才被完全禁止。公元442年和508年发生的两次强烈地震对竞技场结构本身造成了严重的损坏,在中世纪时期该建筑物并没有受到任何保护,因此损坏进一步加剧,后来干脆被用来当作碉堡。15世纪时教廷为了建造教堂和枢密院,拆除了斗兽场的部分石料。1749年罗马教廷以早年有基督徒在此殉难为由才宣布其为圣地,并对其进行保护。竞技场这种建筑形态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剧场,当时的剧场都傍山而建,呈半圆形,观众席就在山坡上层层升起。但是到了古罗马时期,人们开始利用拱券结构(拱型)将观众席架起来,并将两个半圆形的剧场对接起来,因此形成了所谓的圆形剧场, 并且不再需要靠山而建了。而罗马竞技场就是罗马帝国内规模最大的一个椭圆形角斗场,它长轴187米,短轴155米,周长527米,中央为表演区,长轴86 米,短轴54米,地面铺上地板,外面围着层层看台。看台约有60排,分为五个区,最下面前排是贵宾(如元老、长官、祭司等)区,第二层供贵族使用,第三区 是给富人使用的,第四区由普通公民使用,最后一区则是给底层妇女使用,全部是站席。在观众席上还有用悬索吊挂的天篷,这是用来遮阳的;而且天篷向中间倾 斜,便于通风。这些天篷由站在最上层柱廊的水手们像控制风帆那样操控。竞技场表演区地底下隐藏着很多洞口和管道,这里可以储存道具和牲畜,以及角斗士,表演开始时再将他们吊起到地面上。竞技场甚至可以利用输水道引水。公元248年就曾这样将水引入表演区,形成一个湖,表演海战的场面,来庆祝罗马建城1000年。
君士坦丁凯旋门
君士坦丁凯旋门位于斗兽场和废墟之间,为纪念君士坦丁一世312年米里维桥战役的胜利而修建,是罗马现存凯旋门中最新的一座。
凯旋门高21米,宽25.7米,深7.4米,建于312年末到315年。由于时间比较仓促,它的很多装饰部分都是从以往其他皇帝的建筑物上拆卸而来的。比如凯旋门顶端的八块长方形浮雕,它们是从奥理略皇帝纪念碑上拆卸而来,现在原件已被珍藏在罗马首都博物馆。而每根圆柱顶端的达基亚囚犯大理石雕像则很可能来自图拉真广场。只有两个小拱门上方的圆形浮雕描绘了这场战争的场面。
斗兽场和凯旋门是挨在一起的,据说这个凯旋门比法国的凯旋门历史还要悠久,只不过名气没有法国的那么大。
特莱维喷泉-少女许愿池
特莱维喷泉又称少女喷泉,更为人所熟悉的名字是许愿池。其实“特莱维”是三岔路口的意思,最早这个位置正好是个三岔口。而据传说公元前19年,一罗马技师为了帮助一位少女,特意从13公里外将水引入这个地区,这条水道因此被称为少女水道,之后所建的喷泉也叫少女喷泉。喷泉依波利侯爵宫殿而建,历时30年于1762年完工。主题是海神尼普顿胜利归来。我们看到站在正中海贝形战车上的就是尼普顿,脚下拉车的两匹骏马被两个特里同牵引,左边的狂放不羁,右边的温顺安详,分别象征汹涌和平静。海神左右各有一位女神,分别代表丰裕和健康。背景墙柱子顶端有四位女神持不同神器,象征四季。会赚钱的罗马人编了个故事,背朝喷泉右手持硬币通过心脏所处一侧的左肩向后抛出,投一枚硬币到池中许愿可以再次回到罗马,重复同样动作投两枚许愿将有艳遇,投三枚许愿则爱情梦想成真。
里三层外三层都是游客,想静静的许愿或者拍照啥的,那是不可能的…
威尼斯广场
威尼斯广场位于罗马市中心的圆形广场。这个广场的正面是绰号叫“结婚蛋糕”、“打字机”的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。为了庆祝1870年意大利统一而建造的纪念堂,耗时25年才建成。16根圆柱形成的弧形立面是它最精彩的部分,台阶下两组喷泉寓意深刻,右边的象征第勒尼安海,左边的象征亚得里亚海,中央骑马的人物塑像就是完成了意大利统一大业的维克多·埃曼纽尔二世。建筑物上面有两座巨大的青铜雕像,右边的代表“热爱祖国的胜利”,左边代表的是“劳动的胜利”。无论日晒雨淋,总有两名士兵纹丝不动地在这里守护着无名战士墓。纪念堂右手边的玛契罗剧场大街通往科斯美汀圣母教堂,这个教堂很小很安静,但里面却有名扬世界的“真理之口”。这是一只古罗马时代的井盖,1632年在教堂外墙边发现的。教堂本身的建筑是在6世纪兴建的,以柯林特圆柱和拜占廷风格的镶嵌画为装饰,也很值得一看。教堂前还残留着罗马现存最古老的神殿方特纳神殿的遗迹。广场左侧是威尼斯宫,这是一座文艺复兴时期的哥特式建筑,在威尼斯共和国繁荣时期,这里曾经是威尼斯大使馆所在地,因此有了这个名称。墨索里尼曾经从2楼的阳台向广场上挤满的人群发表了著名的“阳台演说”。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汇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的博物馆了。
意大利-比萨
瓢泼的大雨影响了拍摄的心情,当地的小偷超乎了常人的想象,站在塔下还要担心会不会有人学伽利略在上面扔铁球…
即使天气不佳,也不影响吉普赛小偷的发挥、一位仁兄不幸中招,在拍照的时候不幸被小偷把钱包给顺走了…还好是一些现金和银行卡,重要的证件没在里面,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。
比萨斜塔
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,世界著名的景观,也是意大利标志之一。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,是奇迹广场的三大建筑之一。 钟楼始建于1173年,设计为垂直建造,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,1372年完工,塔身倾斜向东南。由于它的倾斜以及建筑特色使得比萨斜塔有着独一无二的美丽。相传在公元1590年,伽利略曾经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自由落体实验,并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。 1987年它和相邻的大教堂、洗礼堂、墓园一起因其对11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的巨大影响,而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。近些年来,政府一直在进行斜塔的维护工作。
比萨大教堂
比萨大教堂,又被称为比萨圣母升天主教座堂(Duomo di Santa Maria Assunta),位于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大区比萨的奇迹广场,是天主教比萨总教区的主教座堂,建于中世纪的罗曼式建筑杰作,代表比萨海上共和国的威望和财富。
圣若望洗礼堂
圣若望洗礼堂建于1152年,是一座罗马式和哥德式混台风格的建筑,拥有一个直径 35公尺的巨大圆顶,和四座雕刻精緻的大门,是洗礼堂外表予人的强烈印象。其内部则有非常好的採光和音响效果。
奇迹广场
奇迹广场是很多游客游览比萨的唯一目的,它位于比萨城的西北角,广场包含了比萨大教堂、洗礼堂、比萨斜塔和墓园。奇迹广场得名于意大利作家邓南遮1910年的小说《Forse che si forse che no》中的描写:L’Ardea roteò nel cielo di Cristo, sul prato dei Miracoli.(“Ardea旋转了基督的天空,旋转了奇迹的草地。”)
虽然介绍了四个,其实就在一片地上。本来想学习网上各种恶搞比萨斜塔拍摄照片,然而大雨瓢泼,别说搞创作了,连拍照都变得异常困难…这一次可谓是来也匆匆,去也匆匆…
至于晚饭,又是一顿中餐,也真是不太值得拍照留念啥的了…
意大利-佛罗伦萨
以前就知道文艺复兴的三杰很牛X,现在才知道后面的美第奇家族才是后面的大Boss、最传奇的家族。美第奇家族博物馆 牛逼家族统治300多年 莫名得因为绝后陨落了。
美第奇博物馆内部
美第奇-里卡迪宫是佛罗伦萨的一座文艺复兴宫殿。由米开罗佐·迪·巴多罗米欧(Michelozzo di Bartolomeo)为美第奇家族的科西莫·德·美第奇设计,修建于1445年到1460年之间,以其粗面光边石工和琢石石工著称.
米开朗琪罗广场
米开朗基罗广场(Piazzale Michelangelo)位于佛罗伦萨市区南端的高地上,站在广场上,可以眺望佛罗伦萨市的全景,因广场上有佛罗伦萨的象征——大卫雕像,米开朗基罗广场也就成为许多游客开始佛罗伦萨之游的第一站。
圣母百花大教堂
圣母百花大教堂是佛罗伦萨的标志,是佛罗伦萨市内最高的建筑,更是世界第四大天主教堂,它不仅仅规模宏大,更重要的是它是整个文艺复兴初期的代表性建筑。当地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(Filippo Brunelleschi)设计的穹顶是一个建筑史上的奇迹,它运用架构的方法使得建造穹顶的时候不用脚手架,而中空的结构可以使人们爬上顶端。整个教堂的外立面搭配使用墨绿色和白色大理石,所以从任何一个地方观察它都非常肃穆和精美。
天堂之门
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对这组浮雕作品赞赏不已,称之为“天堂之门”.。洛伦佐.吉贝尔迪(Lorenzo Ghiberti)受命为洗礼堂设计的时候,才23岁;到整个工程结束,他已经73岁了。作为最精确的完美主义者,他一遍一遍地浇铸青铜版,直到他认为做出来的浮雕完美无缺才觉得满意。1456年,一扇扇镀金的青铜门板终于在洗礼堂的东面装起来,门板上记录了圣经旧约中的故事。最初预计安装28块描绘旧约场景的面板,然而,后来吉贝尔蒂决定只雕刻十块框架较大的浮雕。主要的场面是:亚当和夏娃、该隐和亚伯、挪亚、亚伯拉罕、以撒、以扫和雅各、约瑟、、摩西、约书亚、大卫、所罗门和示巴女王。
途中经过但丁故居
但丁故居本是城内一座不起眼的小房子,因为这里诞生了伟大的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而出名,并被政府开辟为博物馆以此纪念这位伟人。故居内摆放着但丁的一些出版物,家族成员的画像和当时的家庭情景,内部的但丁图书馆则藏有世界各地出版的有关但丁的书籍和文献,这里时不时还会举办但丁的研讨会。对文艺复兴或是对但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,如果不感兴趣这里则会感觉很枯燥。
佛罗伦萨圣十字广场
佛罗伦萨圣十字广场是圣十字圣殿前的广场。圣十字圣殿里安葬着非常大有名的意大利人,例如米开朗基罗、伽利略和马基雅维利。
至于中午的佛罗伦萨牛排,我也只能说是一般…红酒大家中午倒是喝嗨了…
入住5星级小庄园-villa condlmer hotel
此次旅行中唯二的五星级宾馆的一个。位于郊区的一个旅馆,实际看见以后,确实不像传统中的五星级宾馆,豪华无比。据导游说,之前是一个贵族的豪宅,有几百年的历史,后来被后代把钱给造光了,不得不把家产卖掉,这才变成了一个宾馆。中间还接待过美国总统里根夫妇😲
可以理解为,在欧洲所谓的5星级旅馆的定义,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历史沉淀的评定。不仅仅是宾馆的大小,装修,金钱来决定了。如果你真想享受真正的豪华版的5星级宾馆的话,请前往迪拜吧😐
来到之后也确实被里面的设施和小庄园给吸引到了,赶紧趁着傍晚拍摄了一套写真。天黑下来也在酒吧里小酌了一杯。第二天早上临走之前,又换上红色套装来了一套写真,这才感到满足…
水城威尼斯
水中有城、城中有水🚢
以为会像小说中,电影中那么唯美。其实实际来了之后,
建筑也因为是世界遗产而不能乱动、显得很破旧…
水也没那么干净,而且也能闻到一些臭味。
额…简单来说就是干净的臭水沟街道…总体来说比较失望的一个城市。
该见的都见了,该坐的也都坐了。
外围乘坐了游艇的转了一圈黄金大运河,其实如果在你不了解历史,天气不佳的情况下,还真是不太值得坐的…
内围乘坐了贡多拉游船,我只能说,船好晃,我怕水,全程基本没咋拍照,好好观赏,只求不要翻船就好,期间看见船夫大哥竟然还能一边打手机一边划船,开车这样也就算了,开船你也这样…我对意大利人也是醉了🙄
转了一圈,印象中的其实没有太多…
威尼斯叹息桥
在总督府的后面,以前这里是犯人经过总督府通往后面监狱的必经之桥,因为犯人经过此桥时常忏悔而叹息而得名。游览时间同公爵宫。另外如果时间紧张,可以在外观看,其实就是一座封闭桥梁,连接公爵宫及牢房。叹息桥造型属早期巴洛克式风格,桥呈房屋状,上部穹隆覆盖,封闭得很严实,只有向运河一侧有两个小窗。当犯人在总督府接受审判之后,重罪犯被带到地牢中,在经过这座密不透气的的桥时,只能透过小窗看看蓝天,从此失去了自由,不自主的发出叹息之声。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,一名死囚看见从前的恋人在桥的另一端与新欢亲热,不禁深深叹息。叹息桥从此成为了恋人见证爱情的地方,据说恋人们在桥下接吻就可以终生相守。电影《情定日落桥》(A Little Romance)就是在这取景的。 站在叹息桥上,应该能够真切的体会到往前一步是地狱,退后一步是天堂。
圣马可广场
圣马可广场(意大利语:Piazza San Marco)是意大利威尼斯的中心广场。在威尼斯,圣马可广场是唯一被称为“Piazza”的广场,其他的广场无论大小皆被称为“Campi”。圣马可广场在欧洲城市的广场中是独一无二的,它座落在市中心,却不像其他广场那样受到交通的喧闹,这归功于威尼斯宁静的水路交通。作为威尼斯的地标,圣马可广场受到游客、摄影师和鸽子的格外青睐。19世纪法国皇帝拿破仑曾称赞其为“欧洲最美的客厅”。
密集症患者保重…
圣马可大教堂
位于圣马可广场,是公元829年威尼斯商人们为了将圣马可(马可福音的作者)运回威尼斯所建造的,整个教堂采用拜占庭式建筑风格,结合了东西方建筑精华,内部装饰了很多拜占庭风格的马赛克装饰画,教堂的祭坛下面就是圣马可的墓。教堂还有付费参观的博物馆、回廊及黄金祭坛。
拜占廷风格的建筑和艺术的杰作。教堂将福音书的作者马可奉为城市的守护神,在历史上经历多次变更,其特点就是希腊式十字架的结构和5个外面镶嵌了马赛克的大圆顶。在其正面上部有圣马可的4匹马中的一匹的复制品(正品是镀金铜像, 陈列在圣马可博物馆里)。在钟楼的顶端可以欣赏整个城市和泻湖的迷人景色。
1966年11月4日,大潮涌入威尼斯。圣马可广场水深逾1.2米,五千多人无家可归,不少艺术作品亦被毁。
白色大教堂,穿鲜艳衣服拍照比较亮眼。
圣马可钟楼
圣马可钟楼是意大利威尼斯的一座钟楼,位于圣马可广场的附近,靠近圣马可教堂的前方,为威尼斯的地标之一。 圣马可钟楼高98.6米,构造简单,下半部是由砖块构成的巨大柱状建筑,每边长12米,高50米;上方则为拱形钟楼,共放置了5座钟,拱形钟楼的上方是方形建筑,外墙分别由狮子与威尼斯的女性象征所妆饰
其他还有各种各样的桥,我是真没留下啥印象。另外就是当地的玻璃制品和面具都是做工最好,价格也是感人。导游说,如何辨别是不是本地真的玻璃制品,那就是别买便宜的…
期间还逛了威尼斯有名的免税店,DNF,大家也真是火拼的不行…
威尼斯的午饭,据说是纯正的意大利面和披萨。比起中餐,还是不错的。
结束语
结束了威尼斯的行程,至此算是结束了在意大利的所有行程,其实意大利给自己留下了好多坏的印象,但是也不能改变它是一个艺术之都。